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坐在辦公室看到的都是問題,只有走出去才能更好的學到豐富的知識、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答案。我有幸參加了總局首批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培訓班的學習,通過總局的精心安排,提供了高標準的學習機會和平臺,讓為期5天的第一階段培訓收獲頗豐,意猶未盡,我們處處感受到組織溫暖的關懷,增強了個人的自信心和幸福感。通過理論講座、現場體驗教學、情景教學、訪談教學、交流研討、調研教學等豐富多彩的方式相結合,讓我學了知識、長了見識、開了眼界、解了疑惑、提了精神、明了方向。
牛書記的開班動員講話使我更加深入的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實質。更加深刻的認識統一思想,提高政治站位的重要性,能夠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終身課題,自覺加強思想淬煉、政治歷練、黨性鍛煉,深刻體會到作為新一代冶金地質青年應該肩負的職責和使命。王局長對學員的期盼和囑托讓我更加珍惜和重視本次的學習培訓,每個環節我都在認真記錄和歸納總結,30多頁記錄本筆記是我本次收獲的寶貴財富,紅旗渠精神已經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腦海里。趙教授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拋出問題,同時又深入淺出的給了答案,用解決挨打、挨餓、挨罵來回答站起來、富起來和強起來的問題,能夠很好解答一些心中的疑惑和模糊的認知。陳教授脈絡清晰的為我們講解了紅旗渠精神及其啟示,從逢山鑿洞,遇溝架橋,逼水上山的人工天河,削平1250個山頭,鑿通211個隧洞,架設152個渡槽,綿延1525公里的渠道,挖砌土石1515萬立方米。使用的是一雙手、一根鋼釬、一把鐵錘、獨輪車、扁擔籮筐,這一串串引人深思的龐大數據,詮釋林縣老百姓始于苦難、堅持在特殊時期成就的偉大輝煌,聽得震撼而激動。
紅旗渠精神就是紀念碑,“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河山重安排”。舍己救人李改云、飛虎神鷹任羊成、鞠躬盡瘁馬有金,一個個鮮活的紅旗渠修筑英雄匯集成紅旗渠精神,呼喚著我們黨員干部要堅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和使命,要永葆“一顆紅星、兩只手、自力更生樣樣有”政治本色。學習當時林縣楊貴書記敢作敢為、善作善為、剛正不阿的創業精神,鐵面無私又有血有肉的父母官形象。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無論什么崗位我們都要齊心協力的干著“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社會主義事業。
面對紅旗渠這樣偉大的工程,我也同樣不禁感概:不親眼看,難以想象,親眼看了,又很難找到恰當的語言來表達。只能通過“紅旗渠紀念館”2000多件的珍貴實物和雕塑及運用的現代藝術和手段在我們面前立體的展示了當年10萬大軍戰太行的震撼場景。“青年洞”走千里的“水上長城”沿途的“老炮眼”“神工鋪”修渠痕跡、“凌空除險”“鐵姑娘打釬”修渠場景沿途浮現。同時在“谷文昌生平事跡展”通過“初心易得 太行之火燃燒革命青春”、“謹記初心 東山人生方得始終”、“谷工精神 百姓心中永矗不朽豐碑”全面展示了谷文昌同志作為總書記稱頌的“四有書記”的楷模光輝的一生和不朽的精神。“高家臺村”、“朝陽村”、“廟荒村”、“止方村”、“光遠新材”完美詮釋了紅旗渠精神出彩新時代,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念和藝術助力鄉村蝶變,文旅賦能鄉村振興的開創精神,充分體現了共產黨人要敢于正視現實,要善于抓住機遇做到因地制宜。要充分認識基層工作黨建先行,充分發揮黨建的引領作用。“太行天路、天路堡壘”深刻體會了村黨支部帶領村民大力發展坡地經濟的智慧和干勁,充分體現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殷墟博物苑”和“中國文字博物館”的參觀讓我大概了解了商代文化和中國古代歷史的框架,了解中國文字發展史的基本脈絡,領略中華文明景觀。
兩次的交流研討,向在一起參加學習的青年同志們身上學到許多先進的理念和寶貴的管理經驗,向身邊的優秀同志學習,能更加清晰的認識自己和定位自己,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和弱項,也進一步了解冶金地質系統的產業結構,為今后兄弟單位之間資源共享、協同交流發展創造了機會。同時結合理論實踐讓我理解到要解決一個難題,完成一件難事,首先要做到有堅定的理想信念,要強化本領能力,要弘揚優良傳統,永保廉潔本色。要統一思想,團結力量!在工作中,紅旗渠精神更要深刻的去領會,用來指導日常工作,就如講座中老師提到的,你代表的人越多,就越多人會支持你的工作,就可以做更多有利于人民的工作和事業。
就如我在建工公司負責的工作中,黨委和行政辦公室就需要做好上傳下達,承上啟下的工作,做到工作中多溝通多協調,一分部署做到九分落實,做到事事有回應的閉環管理才能更好的完成組織交辦的工作任務和凝聚工作的力量。黨群工作需要去理解黨務和黨建之區別,不能僅限規定動作完成必做事項,還要開創思維,開展豐富多彩的黨建活動,團建活動,要去引導重業務輕黨建思想的黨員同志轉變觀念,充分認識黨建工作的引領作用。在組織人事工作中思考如何去揚長避短,因地制宜的發掘人才,舉薦人才,使用人才,從青年團員中推舉優秀人才加入黨的組織。要堅持單位沒有一個“廢人”,也不能把一個人放在不適合他的崗位“用廢”,履行好組織人事要堅持的崗位原則。同時發揮好黨建帶團建,開展好支部建設和團委工作,充分的去發掘和培養優秀年輕干部,把青年干部一直引在正確的發展軌道之上。
同時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高標準、嚴要求規范自己,努力做到懂經營、懂技術、懂管理的綜合性人才。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要打破一畝三分地的觀念束縛,培養全局觀念、大局意識,尤其我們這個年齡段青年職工,大多已走上管理崗位,培養大局觀尤為重要。生活中時刻做到“自律”,工作中經常堅持“立行”。工作中要“多思、多想、多做”,堅定發展信念,“不等、不靠、不要”。培養了我在工作中學會去理性分析和看待公司面臨的痛點、難點和制約公司發展的關鍵點。
我們正逢其時,不可辜負,紅旗渠精神永在。面對公司的困難和困境,我們要做的就是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發揚“苦干加巧干,實干加科學干”的創新精神,要學會抓問題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著力解決公司在市場開發、“兩金”壓降方面短板和不足,找好切入點和落腳點精準發力,同時為公司黨委發掘和培養好年輕干部,把冶金地質的事業像接力賽一樣,一任接著一任干。充分發揮作為冶金地質首批“青馬工程”學員的示范作用,為建工公司在局建筑版塊的建設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