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來,他以腳步為筆,以大地為卷,以專業為墨,以黨性為魂,在平凡的地質崗位上書寫著不平凡的人生篇章,他就是第一地質勘查院邯鄲分院地質勘查工程師、項目經理、分院地質發展一部副主任孫延輝。?
懷揣熱愛,扎根一線?
2013年7月,盛夏的陽光格外熾熱,剛剛從河北理工大學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畢業的孫延輝,懷揣著對地質事業的無限憧憬與熱愛,背著簡單的行囊,踏入了第一地質勘查院邯鄲分院的大門。彼時的他,臉上還帶著些許青澀,眼神中卻滿是堅定與執著。大學四年,他如饑似渴地學習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的各類知識,只為扎實掌握專業知識,為將來投身地質事業打下堅實基礎。?
然而,理想與現實之間總有差距。當孫延輝真正踏上地質一線,才深刻體會到地質工作的艱辛遠超想象。他參與的第一個項目是河北省某區域地質填圖項目,項目所在地位于太行山深處,那里交通不便,條件艱苦。他們的駐地是一間簡陋的民房,沒有空調,沒有熱水器,夏天悶熱難耐,蚊子成群;冬天寒風刺骨,取暖全靠一個小小的煤爐。每天天不亮,孫延輝就和同事們背著裝滿地質工具、標本袋和水的沉重地質包出發,翻山越嶺,穿梭在崎嶇的山路上。山路陡峭難行,有的地方甚至沒有路,只能手腳并用往上爬,一不小心就會滑倒。夏天,烈日炎炎,地表溫度高達三四十攝氏度,汗水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往下淌,衣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皮膚上曬出了一層層紅斑,火辣辣地疼;冬天,寒風像刀子一樣刮在臉上,手腳凍得僵硬,卻依然要堅持拿著地質錘敲巖取樣,記錄地質數據。?
除了惡劣的自然環境,枯燥重復的工作也讓初入職場的孫延輝有些難以適應。但每當看到那些珍貴的巖石標本,想起入黨時的誓言,孫延輝心中的動搖煙消云散,擦干臉上的雨水和汗水,重新背起地質包,繼續前行。
思想領航,堅守初心 ?
在孫延輝看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不僅要在工作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更要用黨的理論武裝頭腦,用黨性修養錘煉品格。自參加工作以來,他始終把政治學習擺在首位,無論工作多忙、任務多重,都從未放松過對黨的理論知識的學習。
每天下班后,只要沒有特殊情況,他都抽出時間坐在書桌前,認真學習《習近平著作選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黨的經典著作和最新理論成果。他學習態度端正,從不敷衍了事,總是一邊閱讀一邊做筆記,把重點內容、關鍵語句用紅筆標注出來,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就查閱相關資料或者向黨支部書記、老黨員請教。他的學習筆記一本接著一本,每一本都寫得密密麻麻,字里行間都體現著他對黨的忠誠和對理論知識的渴求。??
生活自律,以身作則?
在生活中,孫延輝是一個自律性極強的人,他始終秉持著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不鋪張浪費,不追求奢華,始終保持著地質人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的本色。孫延輝的家住在一個普通的居民小區里,房子不大,但被他收拾得干凈整潔、溫馨舒適。他和妻子結婚多年,感情一直很好,夫妻倆相互扶持、相互理解。
孫延輝不僅對家人關懷備至,對同事和鄰里也充滿了熱情和善意。在單位里,他樂于助人,當同事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他總會主動伸出援手,耐心地為同事解答問題、提供幫助。在生活中,孫延輝也是鄰里眼中的“熱心腸”。他住的小區里有一位獨居的老奶奶,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平時生活很不方便。孫延輝得知情況后,主動承擔起了照顧老奶奶的責任,經常幫老奶奶買米買面、打掃衛生、陪老奶奶聊天解悶。孫延輝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同事和鄰里之間傳遞著正能量,贏得了大家的尊重與信任。
專業成長:攻堅克難,以專業鑄就輝煌?
2017年,孫延輝參與了內蒙古某鐵多金屬礦普查項目,這是他第一次以技術骨干的身份參與重大項目。該項目位于內蒙古草原深處,氣候惡劣,冬季寒冷漫長,夏季炎熱短暫,而且項目區域面積大、地質情況復雜,給勘查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在孫延輝和項目組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內蒙古某鐵多金屬礦普查項目取得了顯著的勘查成果,不僅發現了多處具有進一步勘查價值的礦化點,還估算了一定規模的鐵礦資源量。該項目也因其出色的工作業績和嚴格的安全生產管理,榮獲了院“安全生產優秀項目部”稱號。?
2023年初春,邯鄲分院承接了馬來西亞某礦區地質勘查與綜合研究項目。彼時的孫延輝,雖已在國內地質勘查領域摸爬滾打十年,拿下多個重點項目,但海外礦床綜合研究對他而言,仍是全新的挑戰。接下任務后,他第一時間組建項目組,成員里既有經驗豐富的老技術員,也有剛畢業不久的青年人。出發前的半個月里,他幾乎每天泡在辦公室,搜集馬來西亞地質構造相關文獻,整理東南亞礦床研究案例,還特意聯系了曾在海外工作過的同行,請教熱帶雨林地區勘查的注意事項。通過兩年的不懈努力,孫延輝帶領團隊不僅完成了該礦區礦床綜合研究報告,還配合礦方發現露天開采礦產地一處、深部斑巖礦化一處、明金礦化一處。這次項目,不僅為分院帶來了豐厚的產值與利潤,更打開了海外合作的新局面,而孫延輝在熱帶雨林中展現出的專業與擔當,也成為了項目組每個人心中難忘的記憶。
十二載春秋,孫延輝以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擔當和一名地質工程師的專業技能,為地質事業默默奉獻,他用自己的成長歷程激勵著身邊的年輕人。他以恪盡職守的工作態度,不斷開拓的無畏精神,用一顆赤誠的心塑造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