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蘊厚重的燕趙大地從不缺少拼搏逐夢者,他們在奔波忙碌的每一個瞬間都閃閃發光。他們心里充滿陽光永不言敗,他們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希望,他們腳踏實地、持之以恒、拼搏進取,他們不斷進行自我超越,他們是這個時代砥礪前行的陽光逐夢人。
孫江存就是這樣的“陽光逐夢人”。“心若向陽花自開,人若向暖清風來”是他的真實寫照,他豁達、樂觀,臉上總是洋溢著陽光般的微笑,他招牌式的笑容時刻感染著大家,給大家傳遞著快樂與友善,他的陽光灑滿了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溫暖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一把鐵錘走世界,閱遍群山始見金。孫江存十幾年如一日,摸爬滾打在地質一線,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日曬雨淋……野外地質工作極為艱苦,長年與荒野為伍,與寂寞為伴,這些都阻擋不了他前進的步伐。記得保定淶源縣國豐鐵礦詳查項目中他承擔鉆探地質編錄、地質圖的測制等工作。山高路陡,大雪紛飛,他一個鉆機一個鉆機查看,路上餓了就啃一口饅頭、渴了就喝口水。白天在陡峭的山區進行地質填圖、槽探編錄采樣、六七個鉆機的地質編錄及施工質量檢查;晚上還要在駐地進行地質資料的內業整理工作,為報告的提交爭取時間。在他的帶動下,大家并未因環境的艱苦怨聲載道、松懈工作,反倒常常聽到這群地質工作者開懷的歌唱和爽朗的笑聲。還記得在包頭白云鄂博稀土詳查項目中,他帶領項目成員冒著嚴寒在兩個月內完成8000多米的鉆探編錄及全孔采樣工作,在劈巖心時鋸片要不斷用水降溫冷卻,冰冷的水濺的他滿身都是,手腳腫的像胡蘿卜,他卻還笑著說:“吃肉都沒讓我長胖,劈個巖心居然長胖了。”爬最高的山,跑最長的路,喜歡挑戰的他一直要求自己時刻沖在最前面。內蒙古蘇尼特左旗**礦、河北省易縣***金多金屬礦、陜西省華縣**鐵銅多金屬礦、新疆哈密市大青山金礦……多個地質項目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隨著地勘行業轉型升級,在工作之余,他不斷加強學習、提高專業技能,拓展新領域。功夫不負有心人,知識的儲備、經驗的積累讓他勇挑重擔,近幾年沙河市中央重點生態保護修復治理項目監理和邢臺市南和區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這兩項新領域的工作都落在了他的肩上。其中沙河監理項目包含18個項目共30個標段,項目部只有4個人,期間他們每天在崎嶇不平的山路間奔波一百多公里。在監理過程中他堅持原則,始終把質量控制放在第一位,在施工期間,對發現的質量問題及違規行為及時下發監理文件,督促施工單位進行整改,對施工單位出現的質量問題及時糾正。在摸索中前行,在工作中學習,通過向本行業老師傅請教、翻看行業規范、查找專業書籍和參考報告,在實際的工作中采用多種手段靈活運用,逐漸探索出了一套適合自己的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法,拿下了這塊難啃的骨頭。
無私奉獻、擔當作為,老一輩地質人的精神在他的血液里傳承。“說實話我不是一個好兒子、一個好丈夫、一個好父親,由于經常出野外工作,很多時候顧不上家里,沒時間陪家人,虧欠他們很多,但他們都很支持理解我。”談及家庭,孫江存言語里滿是愧疚。
他不僅事業心強,也很富有愛心。身為分院分工會委員的他每年積極組織并參與單位組織的扶貧獻愛心活動,市里每次組織的獻愛心、志愿者幫扶等,他都會第一時間積極響應。2022年4月份新一輪疫情給邯鄲按下了暫停鍵,防疫戰役打響后,熱心的他又挺身而出,積極響應社區號召成為了一名抗疫志愿者。他還有另一個身份——邯鄲市紅十字藍天救援隊成員。他披上“藍色鎧甲”沖在了抗疫的第一線。他帶領志愿者隊伍積極配合社區抗疫部門共同抗擊疫情,協助核酸采集、維持秩序、信息錄入、采購分發物資……他的身影無處不在。為了響應防疫政策不聚集,孫江存帶領志愿者按每棟樓分成小組,先在小組登記訂購物資后,再匯總至社區工作人員,也減輕了社區人員的工作量。“在一次物資發放中,發現有一戶獨居老人因為不會用手機沒有及時報送購買信息,但家中已經沒有蔬菜了,便將自己的蔬菜優先供應給了老人。”他回想起來笑著說,“自己家里還有兩個土豆,一個洋蔥,還能頂一頂。”考慮到居民們的營養健康,小區的志愿者們還聯系超市集體采購了一批雞蛋,但是由于數量有限,經過志愿者跟居民們溝通之后,將雞蛋優先供給了家里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樸實的他和“大白”志愿者們堅守抗疫一線,疫情不散“藍天不退”,這是他作為一名邯鄲紅十字藍天救援隊員的堅守。他帶著志愿者們與社區工作人員堅守在抗疫的崗位上,披星戴月,用實際行動守護者這座城市。邯鄲日報、今日頭條對他的事跡紛紛報道,他的愛心感染著身邊每一個人,他的陽光照亮并溫暖了別人。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揚鞭。面臨地勘行業轉型升級,孫江存深刻認識到要更好地發光發熱,就要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給自己定更高的目標,提升自身能力以應對新形勢下的的新要求。胸中有大愛,肩上有責任,心中有夢想,腳下有力量,今后他將繼續堅守初心,一步一個腳印地去續寫陽光逐夢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