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衡而知平,設規而知圓。”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是黨中央站在黨和國家戰略全局的高度,對全面從嚴治黨、加強紀律建設作出的重大部署,表明了黨中央用嚴明的紀律管黨治黨的堅定決心,釋放了將全面從嚴治黨進行到底的強烈信號。
在紀律教育學習中,我更加深刻地領悟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蘊含的深意,并充分認識到人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位置,都一定要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不斷修養品性,以約束自己時刻守規矩、知敬畏。
從倉頡造字開始,古圣先賢造就的博大精深的漢字文化,是炎黃子孫世世代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上”“止”“正”這看似簡單的三個字,正是老祖先留給后人們修身的密碼。人這一生中,無論年齡大小、地位高低、財富多少,都應該讀懂這三個字,讓它們鞭策、匡正自己走好人生之路。
*上
《說文解字》:“上,高也。”隨著漢字的發展與演變,毋庸置疑的是,上字當然包含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近到遠、由無到有的趨勢和過程等含義。
從孩童時期到青年時代,每個人除了生理上的成長,還要啟心智、學文化、懂知識、長本領……這個階段,是人從懵懂無知到成熟有為,不斷向上進取、不斷提升自己的最佳階段。上字,是照亮人生的指路明燈。
《易傳·象傳·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思是天上的日月星辰永遠都在運行,君子應該效法天道,自覺地奮發向上,永不松懈。
元代范梈《王氏能遠樓》詩句:“人生萬事須自為,跬步江山即寥廓。”人生的許多事情都要靠自己去親力親為,只要自己向前邁出去,就可以進入廣闊的世界。
在人生的成長階段,心中一定要有個“上”字,不能碌碌無為,更不能選擇躺平,一定要明是非知善惡,志存高遠求上進,自立自強,開好頭起好步,打好人生的基礎。
*止
《說文解字》:“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為足。”人在上進的過程中,特別是年屆不惑時,無論事業是否有成,都需要經常反思,反思自己一路走來,哪些方向走得對哪些方向走得不對,哪些事情做得對哪些事情做得不對,走錯了、做錯了就要知道停止。止字,是律己寡過的不二法門。
《易傳·彖傳·艮》:“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意思是:應該止的時候停止,應該行動的時候行動,行動與停止不失時機,這樣道路才能光明通暢。
《大學章句》:“止者,所當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先賢們都是在告誡人們,人要有不斷向上的勇氣和魄力,同時也需要有“止”的智慧,要知“度”、知“足”,懂得適可而止,“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人在上進的過程中,必須明白:知止常止,終身不恥。人生的這個階段,應該謹記這個“止”字。
*正
正字的本義是不偏斜,平正。老祖先就是要我們識正理,走正道,做正直的人。人生須三見,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做人,必須先知道天高地厚,再懂得人外有人,進而正確認識自己,學圣人“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在守正道的前提下,按自己的能力與修為謀發展求亨通。人以正氣立,事行正道遠。正字,是生命寧靜致遠的永恒真理。
《易傳·彖傳·無妄》:“大亨以正,天之命也。”意思是大亨通屬于正道,這是天命。人不能有妄念,只有遵循禮法,走正道、干正事,方能防止意外的災禍。可悲的是,當今多少人都被權力與金錢迷了眼,即使到了知天命的年紀,仍然當止不止、當正不正,忘乎所以,置黨紀國法于不顧,一味追名逐利,最后皆因德不配位,或晚節不保或鋃鐺入獄……
上字加一豎是止,止字加一橫是正。這一豎是地,這一橫是天。天地人為三才,人,要畏地,所以要知止常止,知止而后定;要敬天,所以要知正守正,正身以黜惡。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及其他黨紀國法,是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必須恪守的規矩、不可逾越的紅線。“上、止、正”是人行端品正的準繩,紀律教育學習,我們先從修身律己學起做起,知上向上、知止常止、知正守正。